梁山泊的化学家,一把算盘,算尽山寨钱粮

115.算盘与《算法统宗》
115.算盘与《算法统宗》
365bet体育在线直播,算盘是中国的发明,北宋已应用于世,《清明上河图》中已画有算盘,明代商品经济繁荣,商业发展,珠算术得到推广,逐渐取代了筹算。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1573福建建瓯徐心鲁订正的《盘珠算法》;在历史上流行最广、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徽州程大位编的《直指算法统宗》。程大位(公元1533~1606年),珠算发明家。字汝思,号宾渠,汉族,徽州休宁率口(今黄山市屯溪)人。他在商务往来中,留心数学,遍访名师,历经20年,于1592年完成了巨著《直指算法统宗》17卷(简称《算法统宗》),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,确立了算盘用法,完善了珠算口诀,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,并记载了解决方法,堪称中国16—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,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,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。明末,日本人毛利重能将其译成日文,开日本“和算”之先河。清代前期,该书又传入朝鲜、东南亚和欧洲,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。
算盘>﹤盘算
题图一:大算盘中四个字 – 不由人算
汉魏之后,正当法统的唯一解释,只能是“大一统”。
东晋南北朝是法统淡然无存的时代,但“正统”还在,偏安于未开化地区的南方政权,以华夏“正统”对峙北方胡人政权。
蒋敬,出生于湖南潭州,悬梁刺股,寒窗十年,只求一朝金榜题名,衣锦还乡,光宗耀祖。
一一春风一路飘原创
几百年来,占据长安与洛阳的中原政权,基本具备华夏“正统”地位的资格,而大一统的“法统”,则有赖于武力消灭地理上的割据。但东晋南北朝时代的北方胡人政权,由于南方政权的存在及异族血缘,即便是定都洛阳的鲜卑北魏,仍无法完全获得合法的“法统”与“正统”。
造化弄人,蒋敬虽满腹经纶,却屡试不中。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
题图二:蓝天白云城隍庙
北魏汉化,就是北魏放弃鲜卑的“正统”,而选择华夏的“正统”。汉化的代价,是教科书叙述的民族融合,实则是鲜卑名实皆亡。
黄金榜上,能有几人春风得意?更多的人,只是给历史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。
上边两颗用一颗
鲜卑版隋唐的再度统一,就是汉化鲜卑经“汉化”取得新“正统”后,通过武力南下消灭偏安一隅的华夏旧“正统”,以地理版图的统一,确立大一统的“法统”。
几番落第,蒋敬对科举的热情磨灭殆尽,索性弃文从武,能刺枪使棒,排兵布阵。更为一绝的是,蒋敬精通书算,一把算盘,算尽经天纬地,江湖人称神算子。
下面五个闲一个
9月27日春风松月楼午餐之后,进入华宝楼,出华宝楼,漫步进入城隍庙。
隋唐经五胡乱华、鲜卑入主、北方汉化的魏晋南北朝,构建新的大一统“法统”。隋唐的法统,不同于汉魏法统。
少的不比多的少
此乃上海人之悖论,假如他告诉你:我到城隍庙去。此句则含歧义:大概念的城隍庙,包括豫园、小商品市场和美食世界等等,小概念即入城隍庙烧香祈福。此文的标题是取其小概念。入庙购票,10元一位,70以上者,凭身份证入内。且可领取三支香。进入之后,先燃香磕头许愿祈福。接着便缓步慢行,向菩萨们一一致注目礼,并再次细览廊柱上的楹联。
汉魏的法统,是华夷有别、汉胡界限清晰的大一统法统。隋唐的法统,则是华夷一体、汉胡界限模糊的大一统法统。
汉室的逻辑,是虚弱时和亲,强大时汉武远征漠北,以蛮夷为敌。唐室的逻辑,虽也运用和亲与战争等手段,但太宗一度被称为“天可汗”,视蛮夷为子民。
朝廷腐败,民不聊生,黄门山里,蒋敬落草为寇,位居二寨主。
多的不比少的多
大多楹联已经在以往博客中介绍,并熟知。今日细览,重温楹联如下:
两者不同定性,汉魏是“华夏本位主义”的法统,隋唐则是具“世界帝国”性格色彩的法统。
虽是做了强盗,四位寨主性格各异,欧鹏痴迷武学,马麟醉心铁笛,陶宗旺躬耕篱下,蒋敬靠着一把算盘,操持着山寨钱粮出纳,案上列着《周髀算经》,床上枕着《几何原本》。
人生25最得意
世事何需多计较 神天自有大乘除
隋唐新法统,是汉魏旧法统的“矫枉过正”。汉魏法统亡于蛮夷,隋唐“以夷制夷”的新法统,因胡人内置掀起的“安史之乱”而趋于灭亡。
一般的草寇,打家劫舍,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。黄门山因为有蒋敬的存在,统管钱粮,账目清晰,计划明确,所以山寨强盛。
幸福生活细琢磨
与此呼应的是二门上悬挂的一个大算盘,算盘中央,有四个字:不由人算。
接替隋唐法统的宋明法统,是汉魏法统的复辟。路径的进化轨迹显示,宋明法统也演变为对隋唐法统的“矫枉过正”,华夏王朝的周期性衰败,只是时间问题,蛮夷的入主华夏,同样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晁盖带领梁山好汉大闹江州法场,救出宋江以后,分五路人马回梁山,正打黄门山经过。
此算盘,此四字,涉及城隍庙遗传的道德基因啊!
宋明法统,是内向型的大一统法统。法统,是历史格局的产物。宋明法统,是宋明时代格局的产物。
武帝远征漠北,是西汉王朝外向型大一统法统的体现。而明成祖远征漠北,却是明王朝内向型大一统法统的体现。
江湖英雄,惺惺相惜,黄门山里大醉一场,然后四位寨主弃了小寨,同赴水泊。
城隍庙附近有一民间故事。一个姓俞的人平素喜欢贪小便宜。一天,他在街上称肉,见人多拥挤,就悄悄提走6斤猪肉没给线。姓俞的妹妹就住在城隍庙隔壁,睡到半夜,听到庙里有人大声喊:“写账啊!俞某称肉6斤没给钱。”他妹妹、妹夫急忙爬起来跑进庙里,找了半天,没见一个人影,就知道这是城隍菩萨在显灵了,给哥哥记了来生的账(即在生欠了账,死后转世也要还)。第二天妹妹赶忙将此事告诉了哥哥。哥哥吓得话都讲不清了,赶忙跑到街上跟肉老板补交了6斤肉钱。当晚半夜,他妹妹又听到庙里有人喊:“圈账啊,俞某的肉钱已经还了。”
汉王朝军事行动的真正动机,是主动的“武力经营”边事。而明王朝军事行动的真正动机,却是被动的“根除外患”,以便与“片板不许下海”海禁国策形成配套。
举措相同,但驱动力不同。
宋明法统的维护,由“外向”退化为“内向”,是华夏王朝“进化”成果的集中体现。
唐太宗认为,重用胡将,以夷制夷,是构建世界帝国的有效途径。
但宋室认为,即便燕云十六州丢失,但签订澶渊式盟约,宋室的“正统”与“法统”毫发无损,还可规避世界帝国的“藩镇割据”。
自此,黄门山少了一位神算子,梁山泊里添了一位数学家。
城隍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通祭祀的道教神祗之一。“城”原指土筑的高墙,“隍”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。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,他们认为与人们生活、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,于是“城”和“隍”被神化为护城之神,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,称它是剪除凶恶,保国护邦之神,并管理阴间的亡魂。城隍是自然神,凡有城池者,就建城隍庙。宋代以后,城隍开始人格化,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。到明朝,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,又传说朱元璋曾宿身城隍庙而幸免于难。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“上司”城隍极为崇敬。明洪武元年朱元璋下旨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显佑王,职位正一品,与朝廷的太师、太傅、太保“三公”和左右丞相平级。同时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威灵公,正二品;州城隍为监察司显佑侯,正三品;县城隍为监察司显佑伯,正四品。这一时期各府州县纷纷修建城隍庙。
朱元璋建立“锦衣卫”,被解释为“维护法统”,流寇李自成暗示崇祯“禅让”,则可被解释为“延续法统”。华夏之法统,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小女孩。法统从此成为历史,成为任人装扮的小女孩。
城隍庙大殿正位为城隍神主祀城隍,两侧配祀文武判官,牛头马面,黑白无常及二十四司鬼卒,气势非凡。特别是二十四司中考功司、学功司香火极盛,每逢考季最受青睐,祈求功名的考生红纸贴得一片红海。据说凡是县官新任入境,必先告县城隍而后上任,遇有难解的问题,也会夜宿城隍庙祈求指点迷津。据传,城隍庙匾额曾有“浩然正气”、“护国庇民”、“我处无私”、“威灵显赫”、“牧化黎民”、“聪明正直”等。城隍正殿、偏殿曾挂过许多歌颂城隍爷功德、劝人行善不作恶的对联。诸如:
在梁山,蒋敬掌管着库藏仓廒,支出纳入,积万累千,书算账目。他身穿布袍,头戴青巾,仿佛只是一个寻常的账房先生而已,但他算珠下的钱财,却带着血腥。
“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,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”
三打祝家庄以后,扑天雕李应上山,带来了整个李家庄的钱财,于是蒋敬的权力被稀释,与李应、杜兴共同总管山寨钱粮金帛。
“善行到此心无愧,恶过吾门胆自寒”
深夜的账房里,蒋敬时常难以成眠,噼里啪啦地拨弄着算盘,计算着不属于自己的钱财。刀剑,已经很久没有摸过了。
“世事何须空计较,神天自有大乘除”
梁山大聚义时,蒋敬上应地会星,坐第五十三把交椅,负责考算钱粮支出纳入等事物。
“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,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”
在蒋敬之上,有天罡星两颗,天贵星柴进与天富星李应,总管钱粮。蒋敬,真的只是一个账房先生而已了。
城隍庙是上海老城的标志,是繁华热闹的去处。每月初一,十五的夜晚这里已是一片香烛之光。尤其是每年六月、七月来临,准备高考的学子纷纷被父母亲带着,或亲自跑到最灵的城隍庙来,虔城的烧香、叩首。
梁山招安以后,偌大的山寨,一切都成黄粱一梦。
也许这就是时间老人最公正的地方。不论多么伟大有用的东西,如伟人、大师、辉煌庙宇、金碧皇宫,都有一个发生到灭亡的生命周期。大限一到,什么都得飞灰烟灭。城隍庙在十年动乱中也照样受到冲击,也照样关门打烊,香火熄灭,即便在那时,城隍庙所遗传的道德基因仍在大街小巷、来来往往的人们的血液里流淌,甚至不少人还把它当作精神寄托。动乱结束,城隍庙的香火顿时旺旺起来!
若问:何为城隍庙所遗传的道德基因?那就请看看城隍庙的楹联吧。今日我新发现的“世事何须空计较,神天自有大乘除”就值得反复咀嚼哦。
曾经的水洼草寇,转眼成了朝廷天兵。朝廷有兵部户部,粮草军饷,自然已不干蒋敬的事。
我想,多了一份城隍庙所遗传的道德基因,就多了一份社会的和谐。也许,我们的大狱(从秦城到近3000家县级看守所)里会少关几个老虎和苍蝇哩。
蒋敬拨了拨算盘,又重拾起生锈的刀枪,这已经不是他的江湖。
宋江带领好汉们的四次征战,蒋敬一直随军而行,却未立寸功,他几乎没有上阵的机会。正是如此,蒋敬也成为平定方腊以后幸存的偏将之一。
生死恶战之后,曾经声威赫赫的一百单八将,如今已支离破碎,蒋敬看得明白,功名利禄,终究是繁华转眼。
回京受封以后,蒋敬辞去官职,回到故乡潭州,做了一介草民,以诗词自娱,与算经作伴。
多少好汉,已成冢中白骨,蒋敬却在潭州终老天年,一生一世,再不望梁山。